(资料图)
近日,笔者在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了解到,自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全面开展以来,示范区抢抓改革机遇,积极探索功能区改革新路径,制定印发《示范区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实施方案》,深度释放改革政策优势,优化示范区青少年工作机制体制,以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为少先队发展赋能增效,不断开创少先队社会化新局面。
寒暑期“红领巾小课堂”通过与区大学生联盟对接联建,将返乡大学生组织起来点对点参与辖区少先队教育服务,在科学实验、文化熏陶、儿童自护、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内容基础上,紧跟发展形势,注重红色教育,充分发挥社区少先队组织教育、实践教育和自主教育功能,既注重实现青少年课外教育综合成长的服务效果,又注重达成“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政治效果,不断将服务效果向政治效果融合转化。近日,示范区湖滨路街道第四期“红领巾小课堂”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开启,标志着示范区少先队社会化改革迈入了新的阶段。截至目前,示范区已探索建设少先队红色打卡点5个,红色研学线路2条,与平顶山市马克思主义文化馆共建共享,布展面积2800余平方米,打造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与中国革命发展史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吸引了区内外青少年6000余人次前来参观学习,做到重温红色真理、汇聚青春力量。
依托社区文化场馆、社会资源,推动社区少先队组织与所在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等建立青少年联建共育机制,将主题团日、主题队日与主题党日相融合、相衔接,建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社区队员能够就近就便到基地参与校外实践活动。先后打造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联合农综办、文明办、爱卫办等单位共同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卫生城”“提升人居环境”“共创文明城”等主题党团队日活动30余场次,党团队同频共振,为青少年发展扬帆助力。
围绕“社会化”特征,积极探索“沉浸式”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走出书本、走入生活,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新华区人民法院开展的“少年儿童心向党,关爱普法护成长”模拟法庭活动,通过深入法院一线,使少先队员们能够“零距离”接触法治文化,“沉浸式”体验司法工作,“趣味性”学习法律知识,充分激发了少先队员参与校外活动的积极性。
创设“红领巾楼栋长”,深度挖掘社区育人资源,搭建适合队员参与的实践平台,开发红领巾志愿服务项目,发挥共青团、少先队政治功能,推动形成社会功能。针对社区治理“缺人”和队员实践“缺载体”的痛点,聚焦实践育人,引导少先队员到社区参与实践,“全家总动员”带动家长参与垃圾分类、文明宣传、楼栋杂物整理等志愿服务。公明路小学片区聚焦湿地生态保护,福佑路小学片区主推法治宣传教育,梅园路小学片区着力培养红领巾讲解员,多点开花,亮点纷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和少先队员们的喜爱。
如何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切实把团的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示范区共青团不断强化系统设计,持续加强团教协作,深度优化社区少工委工作机制,构建了党团队一体化工作体系,少先队社会化建设积累的势能在近期得到集中迸发。4月25日,示范区作为河南省唯一代表参加全国优质校外少先队活动课交流展示活动。6月19日,示范区蓝湾社区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办颁章仪式,正式建构起校内外融合的红领巾奖章激励体系。7月1日,省级课题《城区小学少工委整合社区资源开展少先队活动的路径研究》课题组携9名队员走进示范区建业社区联合开展七一主题活动。7月7日,建业社区创建全国红领巾中队圆满成功,成为平顶山市首个获得少先队全国荣誉的社区。
“千帆竞发勇者胜,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将紧扣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部署,聚焦‘一县一品’建设要求,用好用活少先队工作有利切口和区域青年工作优势,持续推动共青团改革向纵深发展,不断探索改革之路上的生动实践”示范区团工委书记张晓时表示。(来源:平顶山示范区 张晓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