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独家焦点】“这孩子才9岁,我无论如何都要救下他”


(资料图片)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王志鹏 通讯员 张苗)“未曾谋面,我知道,此时你身陷困境。不要慌张,保持冷静,希望就在前面,我会和你一起抗争。一定要相信生命的美好!”5月22日,一封特殊的信件和16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紧急送出。宿州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2020级自动化专业学生陶增旭在经过约3小时血液采集后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为一名素不相识的9岁血液病小患者点亮了生命之光。

陶增旭一直以来都热衷公益事业,大一刚入学,进行了无偿献血,献血时看到宣传册,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回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他当即留取了8ml血样,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今年3月28日,陶增旭接到电话,说他与一名9岁血液病患者初次配型成功,他难以置信,要知道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是几万分之一甚至几十万分之一的概率,配型相符是一种无比特殊的缘分。当被问到是否愿意捐赠时,他没有丝毫犹豫,斩钉截铁地说:“捐!这孩子才9岁,我无论如何都要救下他。什么时候该干什么通知我就行!”

在高配和体检都合格后,捐献时间最终定在了5月22日。当天上午,得知消息的陶增旭家人、学校领导及老师、朋友、志愿者们都到现场,为他加油鼓劲。躺在床上的陶增旭笑着说:“感谢人生给了我这样特殊的经历,这次捐献不仅仅是拯救别人的生命,更是对自己的肯定,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血液病患者想要在中华骨髓库匹配到合适的供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队伍,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更多的人!”

近年来,宿州学院7200多人次参与献血,共捐献全血177万多毫升,430多名师生加入中华骨髓库,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8例,位于安徽省高校前列。学院先后获评“安徽省无偿献血先进集体”和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特别奖。广大师生在无偿献血与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中谱写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推动“学习雷锋好榜样”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和青春时尚。

关键词:


您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Copyright   2015-2022 东亚音箱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3   联系邮箱:435 227 67 @qq.com